

福建曾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领航者,诞生了福日电视、闽东电机等一批知名品牌。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老国企纷纷走向没落。2000年以来,福建省组建电子信息集团,通过走市场化道路、借力资本渠道等改革,走出了一条涅槃重生的新路。
2015年,该集团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达181亿元、67亿元、162亿元、9.8亿元,比组建之初分别增长了6倍、8倍、15倍和117倍,位列第30届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第39位。从成立之初的濒临破产到如今的百亿级企业,其发展壮大的经验,值得当前新一轮改革中的国企借鉴。
——市场化改革激发国企活力
2000年,福建省政府机构改革,正式组建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由此迈开了改革步伐。刚刚组建时,集团150多家成员企业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实际上资不抵债。
面对所属企业国有股“一股独大”、体制机制活力不足、内部制衡弱化等问题,时任集团领导班子决定实施以股权多元化为核心的市场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福光股份是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下属军民融合企业,目前已是国内光学镜头领域的龙头企业,我国部分航母、导弹和飞船都有福光镜头的身影。不过在2004年以前,这家企业还处于订单不足,濒临破产的境地。为了挽救“濒死”的福光,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让出控股权,引进民营资本。
“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福光既有国有军工企业长期积累的系统化、规范化运营传统,又增加了民营机制的灵活性、高效率,为公司带来了活力。”福光股份总工程师肖维军表示。
2013年,福光又推行骨干员工持股计划,民营控股股东拿出10%的股份,转给公司100多位管理和技术骨干持有,公司中8%的员工既是公司骨干又是小股东。
福建省电子信息集团董事长邵玉龙认为,混改和骨干员工持股使国有股权不会虚化,员工持股与企业命运融为一体,有利于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此外,电子行业是高科技人才聚集地,实施股权多元化和职工持股不仅激励了团队,有利于留住企业核心人才,避免骨干员工被同行业挖角,骨干团队作为公司股东还有利于自发形成企业内部制衡机制,有效杜绝了经营管理者以权谋私等不当行为,强化了内部监督,监督成本也大大降低。

轻松一扫 投资资讯随时有
400-600-3737
手机联系:13062625088
微信联系:13062625088
QQ 联系:746583727
地纬招商网-招商投资门户网站
专注招商投资服务10年
拥有全球千万招商投资信息大数据
线上招商推广,线下项目推介
为政府、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招商代理服务
让招商投资更简单 更精准 更高效
版权所有 上海百程商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44607号-2 Copyright © 2022 www.zhongguozhaoshang.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