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纬招商网讯,日前漳州开发区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式揭牌,“闽台送王船”民俗信仰举行揭牌。
近年来,漳州开发区依托山海资源,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过程中,积极发掘、修缮区内有价值的历史文化景点,将古迹保护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为推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打造海防特色文化,开发区多次投入资金对南炮台遗址进行保护性修缮,将其建设成为海防主题公园,进一步发挥其在旅游、国防教育中的作用,如今的南炮台公园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枪城公园也正加紧规划建设,将着力打造成具有历史文化教育和旅游休闲功能的景观。2014年,开发区还成立了浦东宫保护开发领导小组,负责收集历史资料,将按照历史原貌对浦东宫进行修复,同时结合周边百年荔枝林进行旅游宣传策划,以带动开发区的旅游发展。
石坑社区保泉宫信仰的“送王船”民间习俗已有300多年历史,每逢丑、辰、未、戌年间四年举行一次“送王船”习俗活动,本意是为了送瘟神,俗称“做好事”,是长期流行于闽台渔村的民间习俗,意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非物质文化是人类的无形文化遗产,是最古老也是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促进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然而经济飞速发展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正面临着快速流失,亟需得到有效的保护。
“文化在于积淀更在于传承,保护非遗就是记住乡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开发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的启动,让开发区更多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文化与旅游发展局局长黄清亮表示,开发区下一步将加快推动符合条件的项目开展非遗项目申报和保护工作,使得这些文化遗产资源得到及时有效保护。
“闽台送王船”民俗信仰项目的揭牌,标志着漳州开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了加快实施阶段,开启漳州开发区文化保护新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