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我市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医疗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专业人才的意见》。前者是我市首次就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专门出台的政策,后者明确了医疗人才在公立和民办医院间流动可保留“干部”身份。上述两项政策出台不到10天,在今年的“9·8”投洽会上,市政府正式与新加坡华衡国际医疗集团签署华衡三甲医院项目投资协议。
不久前,记者来到市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小组和华衡三甲医院项目筹建处,探访引进一个项目如何催生两项政策,感受重大项目干部力量保障机制的创新力。
当日上午8点,市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小组组长、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陈金通及小组成员、市司法局法规教育科科长黄少飞、城厢区法院干部陈颖盈、秀屿区交通运输局干部何万顺4人就和华衡三甲医院项目业主单位负责人阮立新一道,驱车来到位于莆田火车站站前片区的项目选址地踏勘。阮立新感慨地对记者说:“市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小组介入前,项目谈了近一年却毫无结果。小组参与后,对接华衡三甲医院到该项目正式签约落地,仅不到半年时间。项目之所以能成功签约,重大项目干部力量保障机制的创新力至关重要!”
华衡三甲医院由新加坡华衡国际医疗集团和上海中屿集团联合投资,是国际资本和莆田民营医疗行业的首次联手。新加坡华衡国际医疗集团是世界知名的大型跨国医疗产业集团,上海中屿集团为莆商创办的民营医院集团,两个集团将在我市建设华衡三甲医院,该项目将是我市最大的民营医院,总投资达35亿元,首期投资1.2亿美元,配套建设医疗相关商贸物流项目和商住项目。
今年3月,市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小组与华衡三甲医院项目对接伊始,就发现该项目之所以谈了近一年,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主要瓶颈在于我市人才、用地、财税等优惠政策不如其他地方,而最大的瓶颈则是民营医院无法吸引高层次人才。
如何突破瓶颈?今年6月中旬,市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小组同市编办、公务员局、卫生局、规划局、国土局、莆田学院、荔城区政府、秀屿区政府等单位,前往新加坡华衡国际医疗集团投资建设的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取经,并与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座谈,了解项目建设相关的优惠政策与配套措施,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促进我市民营医院发展的建议意见。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经广泛深入调研,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在用地、财税、人才等方面对民营医院加大政策扶持。根据该意见加大对民营医院人才政策扶持的有关要求,市组织人事部门积极展开调研,发现高层次人才不愿到民营医院工作的根源在于,国内民营医院包括全国民营医院翘楚——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引进高层次人才,多数是将人事关系挂靠在人才中介机构,高层次人才无法保留干部身份和原有的政治待遇,职称评聘、落户、子女入学等切身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到民营医院创业的积极性。
为此,市组织人事部门酝酿出台专门政策,给愿到民营医院工作的高层次人才保留干部身份和政治待遇。但此政策在酝酿讨论中引发争议,不同意见认为,此举将导致公立医院人才流失。市组织人事部门与市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小组及市有关部门反复商讨论证,达成共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尊重市场规律,促进人才科学、合理流动。
今年6月28日、8月15日,两次市长办公会议议定:核定300名事业编制挂靠市指定单位,用于华衡三甲医院引进高层次人才。
紧接着,我市出台了《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医疗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专业人才的意见》及实施细则,创新医疗产业引才机制,设立专项事业编制,允许引进人才直接挂靠到高校、科研院所及公立医院等平台;民营医疗机构享有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其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全部纳入全市各类人才培养工程选拔范畴和各级各类评先评优推荐范畴,以及职称评聘、出国培训、考察交流、住房等享受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允许各类人才在同类性质的事业单位内自由有序双向流动。符合引进政策的人才,还可享受奖励、住房、落户、以及子女入学就业等优惠政策。
阮立新说,《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医疗机构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专业人才的意见》及实施细则,破解了民营医院人才引进难、流动难、主要以聘用退休人员为主的难题。该意见出台后,已有中国医科大学博士、主任医师路磊等多名高层次人才对华衡三甲医院有浓厚的就业意向。
市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市公务员局副局长、市委人才办主任蔡金春对记者说:“引进一个项目,催生两项政策,重大项目干部力量保障机制衍生的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真是力道十足。”